某男生,19岁,高一休学在家一年。父亲去世,母亲在区政府做清洁工作。据母亲介绍:2012年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家里没有电脑就上网吧,一开始每天下午6点放学后进网吧玩到晚上8点左右回家,成绩严重下滑。2013年3月也就是高一下学期申请休学,目前在家一般每天上网约十小时,母子关系紧张,找了好多地方求助也没有效果,母亲很焦虑,经妇联预约来咨询。
在咨询室里面,母亲说:“无论如何不能够接受孩子目前的状况,自己面对这样的孩子已经无能为力了,很沮丧了。”面对这么焦虑痛苦的母亲咨询师首先给予的是支持:“目前像你孩子一样迷恋网络的孩子挺多的,他们的父母也很焦虑,他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让自己孩子沉迷网络的情况能够有所改变,我很愿意跟你们一起来讨论在你们的家庭中可以做哪些事情,可以促进孩子改变。”
在第一次与父母咨询结束时,咨询师问母亲:“接受孩子目前的现状对自己的情绪会有什么变化?孩子什么样的状况是你们觉得可以接受的范围?”咨询师接着与家长一起探讨了一些让该男生下次能够自己前来的一些可能的方法。
一周后母亲先来,而儿子在十五分钟后从网吧赶来。咨询师先跟母亲进行了一些交流。母亲表情没有上周愁苦,她表示出这一周自己情绪变得好了些,对孩子态度也好了点,孩子愿意跟她来试试看,孩子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也很不满意,很想改变,但是就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正说着话的当口,孩子推门而入,母亲当时就松了一口气,笑了起来。咨询师简单做了自我介绍后说:“你妈妈很高兴,因为妈妈看到了你为了让她安心而来咨询,这是孝顺母亲的表现。”这个近三年来一直不断因上网受到批评的孩子获得久违的表扬,很惊讶,脸都有点红了。
男孩要求单独咨询,母亲回避。咨询师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开始,说明孩子开始面对自己了。咨询师就上网问题与其进行了直接的交流,表示并不认为玩电脑、玩游戏是件坏事。听到这样的观点男孩很开心,告诉咨询师自己在网络上是很成功的游戏队长,有不少人崇拜自己,有个女生跟他交流很多,让他很憧憬恋爱的那种感觉。第三次咨询男孩提前到了咨询室,不再像上次那么拘谨,很快打开了话匣:“上周与母亲关系不错,因为网吧离母亲的单位很近,母亲每天中午和晚上送饭到网吧给我,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有一顿没一顿的,我很感动,感到母亲并没有因为我不能自拔地沉迷网络而抛弃我。”说到这里咨询师观察到他的眼睛有点湿润。咨询师觉得,这对一个网络成瘾的孩子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他要克服自己难以控制的上网欲望来让自己的母亲安心和省心,咨询师热情地表扬了他,并鼓励他继续这样去做。咨询师看到,亲情的力量,也许是帮这个少年从网络中拔出的关键。
话题转到那个让他产生恋爱憧憬的女生,咨询师说:“希望与异性有进一步的交流,进而恋爱、结婚、生子,这样的过程很自然的也是应该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如果要这样的话,自己需要做什么准备。女生会希望你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特质。”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开始了很认真的思考,并且与咨询师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未来生活的目标景象在讨论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而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也变得清晰。如何缩短差距?咨询师与男孩商量,决定每天从网吧晚上回家的时间提前一小时,每晚9点一定回家。
一切似乎都那么顺利,咨询师很高兴,但情况并非一帆风顺,下次的会见,男孩爽约了,而他的母亲前来咨询并道歉。母亲一进门就解释孩子为了早点回家,又不愿意影响上网的时间,就不来咨询了。咨询师看出母亲担心自己对孩子的爽约行为生气,咨询师笑着对母亲说:“孩子虽然没来,但他开始关心母亲,我非常高兴。这也是因为母亲对很多问题开始放下,并对孩子的态度有所改变的结果,接受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度过这种特殊的状态,虽然时间比较漫长,但母亲是孩子最无私的支持者,这会给孩子改变的力量。”在结束本次咨询前,咨询师要求母亲带个表扬给男孩,男孩遵守了与咨询师的作息时间的约定,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做了很大的努力。
最后一次咨询时,男孩报告最近都在严格按照制订的作息时间进行自我调整,除了早晨早起来一小时太困难,没有做到,其他都做到了。咨询师赞扬他的毅力有所提高,小的变化一直在发生,并让他回顾刚来时的心情和现在的心情的变化,以及自己做了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后来他主动谈起复学,愿望还比较强烈,但还是有些恐惧自己不能够坚持下来。因此咨询师与他更加仔细的探讨了继续执行作息时间的计划对重返校园的意义,约定每天上网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加强体育锻炼;并约定暂时结束咨询,到进入学校生活后,如有需要再进行环境适应支持性咨询。
网络成瘾,是比较难以应对的问题,该男生在亲情的扶持下,慢慢发生变化,重回正常生活。家长分享:“最开始的改变应该是从内心接纳我的孩子开始的,就是这样的他我也应该继续关心、接纳他。”家长用心中那份爱,唤回了迷失在网络中的孩子。(郑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