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文化积极提倡修身养性,提出“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心,其旨深矣。”张仲景提出了“人体平衡,惟须好将养……”,“悦爽志,以资血气”,形成了我国医学上较全面的养生学。其主要内容是恬淡虚无,颐养精神,即精神上的乐观,生活上的知足,而最重要的是要能“于危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危非利,亦若存若亡。”而且要“习以成性”,去除危利,不妄喜怒,不近声色,不贪浓味,不神虑精散,这就是治未病之病。
相传战国时期有位医学家,姓秦,名越人,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走南闯北,到各地行医,为百姓看病问诊。由于医道高明,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人们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这一年,鲁国有一位叫做公扈的人和另一位赵国的齐婴,两人都得了同一种怪病,请当地的医生看了,怎么也不见好起来,就相约着找扁鹊去诊治。扁鹊仔细地把脉察舌,开了处方拿药给他俩服用。两人吃了药没几天病情就大有起色,又请扁鹊复诊。扁鹊再次详细地询问了两人的病史和症状后说:你们的病,很复杂。一部分是外界因素干扰内脏引起的,用草药针石就能治好。你们另外还有先天的疾病,不知道你们两位想医治吗?两人连忙说:先生快说说病症吧?扁鹊款款道来:公扈,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如果让你们互相交换心脏,就可以彻底治愈你们的疾病了。公扈和齐婴连忙说:就请先生给我们治疗吧。扁鹊给两人喝下他亲手炮制的药酒,麻醉了三天,剖开胸腔,取出心脏,交换后分别放入对方的胸腔,缝合后并施以特效药。几天后两人苏醒愈合,告别扁鹊,分手回家去了。不料公扈走进了齐婴的家,认为齐婴的老婆孩子是自己的,而齐婴的老婆孩子不承认他;齐婴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两家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相拥着来到扁鹊这儿。扁鹊给他们详细说明事情的原委,才平息了结了此事。这个故事中所说的公扈心性好强,气质虚弱,所以考虑问题较多而决断犹豫不定,大致相当于现代所说的抑郁质气质类型;齐婴的心性虚弱,气质却刚强,所以考虑问题不够周全而过于独断专行,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古人认为心主神志,是主管人的精神情志心理活动的器官。因而以为将人的心脏互换一下,互为补充,就可以取长补短,获得心理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虽然这是一个传说的故事,根据现代医学的条件,要施行互换心脏的手术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迪:早在几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郑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