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陈述有望孩子们关注复诵记忆
——关于复诵记忆的探讨
“今天作业:背诵课文第一、第三段落以及课后的词语解释。背诵英语第5课内容以及所有单词……”
“孩子,书背了没有?”“没有。”“咋还没背呢,都几点了啊。”
早上临上学时,父亲对正在背书的儿子说:”现在背什么书啊,瞎起劲。“
爷爷说:“哎呀,骂孩子干嘛呀,孩子现在读书很辛苦,天天这要背,那要背,我都头大了呢,哎……”
以上场景来源于大众生活的片段记忆。通过父母长辈们言语对孩子们学习中背书现象的种种不同的看法,背后也多少可以读出“背书”这件事在当代孩子心中的接纳程度。虽然外界言语暗示的诸多不宜是学子们理所当然引起反抗的理由,换个角度,作为学生,认真完成当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何去解决背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妨就背诵中所涉及的记忆做一些相关探讨。
一、 关于记忆
记忆是人们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反映。在这样的定义型的概述中不难理解记忆所包含的对象是相当丰富的。最起码也涉及了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与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个体不同的组合积累以及积累给予自身造成的各式各样的影响形成了每一个体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心理面貌。所以基础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人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二、记忆中的复述记忆
人们把知识记住并保留在大脑中,长期不被遗失,需要经过记忆的三大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记忆内容的多样性,在此着重以语言文字的记忆为例作个简要说明。通常情况下,瞬时记忆的记忆容量大,但时间很短,以视、听觉参与的形象与声像记忆为主,后者相对前者保持的时间稍长。事实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必须经过对当前信息具有较为清晰的意识,否则,就会造成遗忘。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对瞬时记忆较少,对语言文字来说主要以听觉为主,在这个时期,容易记住的是它们的声音。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以是机械性复述,或者精细复述,都可能转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容量无限,并且对语言文字来说,不仅仅停留在语词的表面,而是将进入更深层次的语义记忆。至此,我们可以了解要将语言文字进入长时记忆系统,看、听、复述策略是必不可少的。记忆后期不断复述似乎尤为重要。
三、复诵记忆策略的影响和重要性
上述这一现象不由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背诵。二者甚至可以划上等号。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平静地回忆一下我们曾经风华年少时书声朗朗的场景,可以顺手拈来一本并不熟悉的书,体会一下记忆的每个系统所体现的特点:看一遍,听一遍,合上书专心去注意一下记住多少,然后通过重复阅读产生的声像,再经多次注意,意识,如此机械性的重复,才会真正记住一段知识点。复诵作为记忆的一种策略相比其他如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显得过于简单,而简单的事不断去重复最终结果是厚实的,但期间需要付出的坚持、耐心并不简单。在崇尚创造性的当代,如此毫无新意的机械性操作常常会让学习压力较大的学子体会不到兴趣,反而容易产生枯燥、疲乏。有的还会有反抗、逃避。这种记忆方法更具体一些可以说在现代学习中,很多孩子并不真正喜欢去操作。
事实我们无法绝对化排除掉这个简单的而又有些烦恼的复诵记忆策略。在发展心理学中明确指出作为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的复诵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最容易接受复诵记忆。并且这样的记忆方法是必要的训练。其次,早期习惯性的记忆方法势必对个体整个学习生涯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实中,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真正要记住书本中的知识点,尤其对个体来说是未知领域的知识,自然而然习惯性运用的还是复诵记忆。这一点多少有些符合记忆系统系列位置效应中首因效应的阐述,即在记忆中开始记忆的效果会相对比较好。其三,纵然当下也有很多其他记忆方法如联想法等,真正完完全全融合在语言文字记忆中的还是比较少的,其四,无法否定的是语言文字作为社会化的根基,渗透在社会每一个角落,良好的措辞、表达、传递、描述,维系了社会和谐的一个不小的层面。完善积累何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
四、别样的复诵记忆的陈述以及发现
随手翻阅基础心理学,德国实验心理学家、遗忘以及遗忘规律的创始人艾宾浩斯的有关完全记忆法“以一次能正确回忆学习材料所需要的学习遍数作为测量记忆效果的指标”这一概述让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老师在布置有关背诵的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不可以以不去使用“背诵第几页的内容”来表达,而是用另外一种别样的陈述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去背诵?
“同学们,今天布置一个作业:请你精确计算一下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的内容,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全部准确地记住?期间你看着书本朗读了几遍?或者脱离了书本口述了几遍?请详细准确地记录这三个数字,并填写好这份感受回复:1.你对这项作业态度的自我评价。2.你对自己记忆力的评价。3.你需要进一步提高记忆吗?4.你觉得对语言文字的记忆提高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5.如果有,你会怎么做?备注说明:要求家长共同参与探讨。明天统一上交给老师。
这样一种与“背诵“两个字似乎完全格格不入的陈述,却让我有了意外的发现:
一、创新了背诵的别样的表达,其作用并没有脱离需要背诵的事实。
二、孩子们在这样的陈述中,容易产生新的体验:1.他们更多的注意焦点会转移到数数上,同时在无形中加大了背诵的专注程度以及速度。2.新的体验让他们产生兴趣和刺激,相对促进他们自主记忆的动力。
三、要求答复的感受让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记忆上,加强对自己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认识,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群体群策的方法积累很有可能开创另一条崭新的大道。
四、家长与孩子共同对学习的关注,对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有帮助。
在写完上述表达以后,我会考虑任何一件事总会有利有弊。创新固然可以带来新的刺激,但我无法否认的是刺激性的创新常常展现的是昙花一现的结果,几次体验之后我很难保证在喜欢不断创新的当代,深受影响的孩子们不会很快陷入无聊的状态,若在此基础上保持一个学习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可以得到持续。顺势拓展一下后续引导,也有可能兴趣的时间会相对延长:在搜集孩子们的资料以后,老师们可以做相应的总结,可以以科目分类整理。语文归语文,英语归英语,概念性的知识归类概念性。抽时间与孩子们一起交流不同的记忆方法,或者引导孩子们组建学习交流群,定期进行交流。大家彼此借鉴,提高整体记忆的水平。更多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任何一种设想、创新终究需要有尝试者先行一步,就如一道没有吃过的菜肴,不尝永远不知道什么味道一样。在此送上一句心语心愿:“孩子们,真的希望你们会越来越喜欢学习,在学习中培养探索、发现的精神,让这份精神永远兴奋着你们的斗志,全身心绽放在属于你们生活的每一天。”(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