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00-000

AIDEYANGGUANG

爱德阳光网站

心聚事业 共同发展
 
 
点击排行
您所在的位置:
运用科学家庭教育方法拯救“差生”
来源: | 作者:许允刚 | 发布时间: 2016-05-19 | 108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差生”产生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给大家先讲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习得性无助。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以狗为对象做了下列一组实验。

实验程序一: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

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实验程序二: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可能。

实验程序三: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塞里格曼把上述实验中,狗的绝望心理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塞里格曼为了找到防止“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办法,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又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之苦。方法是先把它们放到可以躲避电击的那个笼子里,当它们接受电击时,只需轻轻一跳,就可以免受电击的痛苦。等到狗学会能轻易地从笼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让它们参与第一个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狗们就不太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

心理学实验给我们教育孩子的启示是: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终无可救药。“差生”也是在经历多次的“电击”(家长和老师的负面教育)后,慢慢学会了“无助”(差)。

二、“差生”产生的十大不当家庭教育方法

我们的家长就像实验者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电击实验狗”的方法,最终导致孩子学会了“无助”,产生学习困难。本人总结出了十种这些的方法如下:

①对孩子寄期望过高,缺乏理解。——动力不足

②指责贬损诋毁孩子,缺乏尊重。——自尊低下

③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缺乏赏识。——自卑嫉妒

④给孩子有条件的爱,缺乏真爱。——不懂感恩

⑤不断数落唠叨孩子,缺乏宽容。——逆反心理

⑥经常预言孩子失败,缺乏鼓励。——自暴自弃

⑦遇事总替孩子做主,缺乏民主。——不负责任

⑧打击孩子的好奇心,缺乏引导。——不敢创新

⑨总担心孩子出问题,缺乏尝试。——胆小懦弱

⑩怀疑孩子做事能力,缺乏信任。——交往困难

三、如何变“差生”为“优生”

虽然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手段很多,但是,要想提高智力正常孩子的学习成绩,我认为,我们需要针对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从教育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这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做工作。全面的研究孩子、研究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做到遵从孩子成长的规律;找到孩子智能优势;打开孩子学习动力的心灵之门;恰运用两个心理暗示(贴标签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增强孩子信心,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孩子,单靠一个指导,家长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孩子问题,需要在教育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系统的辅导方案,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孩子的问题。就像我们有病以后,一定要求医,不能自己摸索着自己治疗自己一样。

(一)、遵从孩子成长规律,抓住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即,要明白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内容

1、 婴、幼儿阶段(0~3岁):孩子日夜长大,身体的各种器官、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第一年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心理活动也有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至3岁时词汇量可达成1000个左右;认知能力发展,3岁时能分辩基本颜色,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儿歌及简短故事;情绪和个性的发展,易哭易笑,喜怒无常,对母依恋,一旦分离,则出现焦虑哭闹。应将焦虑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感到舒适安全。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人格培养要从小抓起。

幼儿期(3~6岁):六七岁时脑重量接近成人水平。言语发展很快,六岁时词汇量可达4000个;思维和想像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情绪丰富,能意识到男女的不同。此期应注意个性的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很有影响。

幼儿园阶段发展任务:

(1)、把大脑激活

①观察力的训练

②与人的活动

③经常追问

④音乐训练

(2)、让孩子熟练使用口语符号

(3)、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

2、小学阶段:

(1)、养成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习兴趣

(3)、熟练使用母语文字符号

(4)、逐渐开始接触真知 ,先学真知,后用符号表述。

3、初中阶段:

(1)、继续强化文字符号的使用

(2)、学会基本的逻辑思维

(3)、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

(4)、积累社会科学常识

4、高中阶段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高中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高中学生的思维明显地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得到很快发展。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已能更有组织地进行思维。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比较自觉地要求从本质上看问题,而不是停止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同时他们也逐步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力求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高中相比较初中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延伸,不管是在学科数量上、难度上,还是在学习的要求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个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所遇到的青春期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明显的已经从心理上更加成熟,处事上也更加理智。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绝对不能再发挥以前的“一言堂”,而是应该放平姿态,与孩子平等交往,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基本有了自立能力及是非判断能力。也许这个时候的家长还有些不适应,觉得孩子还是不成熟,还是不肯放手,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吃喝拉撒都看顾着,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己的自理能力并引起逆反。高考对所有的高中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个有责任感的高中生在高考面前往往都会承担着过重的压力,所以家长能够做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减轻负担而不是增加压力,但我发现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一点,大都把自己的焦虑变成更大的压力转嫁给自己的孩子,好多孩子因为难以承受过重压力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二)、找到孩子智能优势,明确学习能力培养方向。

在教育学生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语文比较轻松并且成绩好,有的学习数学轻松并且成绩优秀,有的英语学习的轻松成绩很好,还有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很优秀,学习的也很轻松愉快,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大约百分之十五左右)各科成绩很优秀。那么,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呢?这其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优秀的学生学习好像不太用功,却在轻松的学习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而有的苦读书的一部分孩子学习虽然加倍的努力,百倍的辛苦,学习成绩却没有那些所谓的好学生的成绩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疑问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就已经解决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而已。这就是美国心理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的智力不只是就一种,经过研究他发现至少有七种以上,并且每个人的这七种智力都有各自优势的一种或者几种,不是七种智力均衡发展的。这七种智力是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这个理论提出的背景是这样的,1957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早4年试验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美国,发射时间却比前苏联晚了83天。这让美国人很震惊,并感到耻辱。于是,美国开始反思,认为原因出在教育上。经过20多年的研究,哈佛大学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认知上的一个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以上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教育孩子应该进行全面教育,开发每个人身上的七种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这一理论也最终促使了美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教育变革。

三)、打开孩子学习动力的心灵之门

孩子的生长至少有两个部分的成长:身体长高长大和心理(精神)成长成熟,因此,孩子的需求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理上的需求;二是内在精神上的需求。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充分发挥不在于物质的满足,而在于精神的享受和满足,当精神的需要动力被激发后,学习能力的动力就会成倍的展现。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需求即个人精神的享受“为自己快乐而玩”(精神的需求)变成了外部的需求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物质需要),导致孩子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放弃。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如今,不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在采用物质刺激的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事实上,生活中,家长就是比较重视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尤其是物质上的满足,宁可自己委屈也要省吃俭用,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现实生活中,就目前的生活状况,大多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基本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心理的需求就是精神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甚至是忽视。造成孩子身体长大了,心理还不成熟,说话做事还幼稚,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先天不足,依赖性强,往往还自我中心。这是当代孩子存在的最大问题。孩子出现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现象,这与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过分重视孩子身体成长,过于关注孩子学业成绩分不开的,家长、老师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正的内在的精神需求。只是一味的采用灌输的教育方式,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很反感,对抗。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心理能量是非常强大的,只是靠高压的强制灌输措施很难让人接受一个思想观点,除非是本人具有了需求的动机,主动去接受。心理学上有一个人本主义学派,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叫维克多·弗兰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侥幸生还者。集中营的不平凡遭遇,使弗兰克尔确信,人在任何情境下,对自己的行动都是自觉选择的,即使是在集中营这样恐怖的情境下,也应当如此。对人生意义、理想或目的的自觉探求,是心理健康者的基本特征。他在遭受纳粹分子对他进行肉体折磨的时候,为了避免痛苦心理不断的回忆起童年时代,和伙伴一起游泳戏水的愉快经历,想到自己曾经经过的许多美好的令人高兴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措施,他把自己的心灵之门紧紧关闭起来,让纳粹分子无可奈何,纳粹分子可以摧毁他的身体,但是,始终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摧毁的精神世界。弗莱克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人只要精神不被摧垮,任何艰难困苦都浮云,一个人的心灵只要关闭起来,任何人都难以进入。有型肉体折磨,不知道疼痛,无形的语言的思想灌输,精神折磨失去感觉。他的肉体和神经都是麻木的,任何人没有一点办法摧毁他。

从弗兰克的经历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为什么有的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话没有少说,办法没有少使用,可是效果很有限,甚至没有一点效果,还有负面的作用。因此,如果,你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不了解孩子所思所想,不知道孩子的真正需求,想靠武力的体罚和无休止的教育灌输是没有多大效果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如今仍然在使用教育灌输、教训体罚的方法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首先是个人安全感的需要,是被爱的需要,是被理解的需要,是被尊重的需要,其次才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从孩子的这些需要可以看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性的教育,也就是首要的是要把孩子当做人进行教育,当做具有和我们一样平等人格的独立的个体进行教育,第一要教育会孩子会做人,第二才是教育文化科学知识。而事实上,我们的教育状况是,老师、家长重视的是知识灌输和学业成绩的评比,有谁在对孩子进行人性的教育和道德的、感恩的教育,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爱心、感恩的心,就和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了,因为他缺少了人性,将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四)、恰当运用心理暗示,提升孩子学习的信心。

教育孩子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接纳自己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缺点。关注孩子学习能力的激发。学会发现、关注孩子的有点淡化孩子的缺点。恰当使用心理暗示的作用,提升孩子学习的信心。这里分享两个心理学故事。

1、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2罗森塔尔效应:不只是成人的生活需要有一个希望去支撑,才有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才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烦扰,孩子也是如此!有的孩子之所以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找不到学习的兴趣,感到自己在学习上没有了希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希望,让他去努力,去探索。时刻用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尤其是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用一种期待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去和孩子交流沟通。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皮革马利翁理论,有的叫做期待理论,说的是心理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学会运用这些科学的方法,运用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去拯救“差生”,可以达到变“差生”为“优生”的目的。(河南 平顶山 许允刚  王艳丽)

招聘公告
法律知识
试题练习
时事政治
面试技巧
综合应用
面试热点
考试大纲
经济知识
判断推理
 
联系我们
地址:商丘市爱德阳光社会服务平台
电话:0370-2599133
传真:0370-2599133
邮箱:100133818@qq.com
网址:www.coeic.org.cn